脱贫之后看毕节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近一年来,毕节各族人民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在这片曾经是贵州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土地上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扶贫产业的提质升级、不断深化东西协作,在乡村振兴中开出了新局。
易地搬迁,稳住了
12月10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老人们正在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该街道是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安置点,正在这里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贵州省委常委、毕节市委书记吴强,跟大家一起重温总书记嘱托,共商如何把柏杨林建成“幸福林”。
55岁的郑德线用“心里很踏实”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两年前,他从自然条件恶劣的水浸沟村白岩脚组搬到柏杨树街道。老郑说,现在一家6口住的是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妻子在社区小学做后勤工作,他在社区旁的马达加工扶贫车间就业。“我们毕节有了高铁,在贵阳打工的儿子和儿媳两个多小时就能到家。孙子在社区小学读书,还有啥不满意的呢?”老郑说。
郑德线是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9001名居民中的一个,这里有安置房148栋7256套,目前搬迁群众已全部入住。社区内幼儿园、学校、卫生院齐全,扶贫车间、日间照料中心、群团工作站等设施相继建成,七星关区在社区周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了华耀服装厂、贵州炬晟照明、明钧玻璃厂等企业。同时,柏杨林街道设置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对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因户因人施策,为搬迁群众开展就业创业登记、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推荐,为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牵线搭桥。截至目前,该社区就业率达92%。剩余没有技能的搬迁群众,则在社区的6个扶贫车间和公益岗位上班。
据统计,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已经动态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易地扶贫搬迁让我市28.45万名贫困群众脱贫,处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坚持‘四个不摘’的要求,确保搬出来的群众从稳住逐步实现致富。”毕节市生态移民局局长罗太瑜表示。
产业项目,扎根了
“这皂角树就是种在地里的摇钱树啊!”在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川硐村,靠种皂角树致富的李祥说,别小看不起眼的皂角荚,从中提取的皂角精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皂角树全身都是宝,皂角刺是上好药材,皂角木是高档木材。
发展皂角产业是织金县在精准扶贫中获得的成果。以猫场镇皂角精加工为龙头,全县30个乡镇(街道)都在发展皂角产业,种植了52万亩皂角树,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皂角种植基地,被誉为“皂角城”。今年,他们围绕皂角加工基地、皂角产业园区、皂角苗圃基地、大苗种植示范区建设、“皂角+”产业集群等,在全产业链上下功夫,有望形成年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优势产业,带动全县皂角产业从业人员25万人以上,解决贫困户就业7.5万人以上,不仅绿了荒山,还让脱贫产业扎下了根。
冬日暖阳里,威宁县苹果园硕果累累,果农们正忙着采摘。雪山镇谢家社区种植大户谢飞算起了今年的丰收账:“今年种了50亩苹果,有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品种。今年苹果品质好,一斤多重的单果很多,纯收入有10多万元。”
威宁县曾是深度贫困县,人多地少、生态脆弱。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中,该县发挥日照强、温差大、坡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带动10多万农户增收。
在毕节,不仅有威宁的苹果、织金的皂角,还有赫章的核桃、大方的食用菌、纳雍的樱桃、黔西的苗绣……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已经编织起了产业网,每一位脱贫群众都在这张网上找到自己就业的坐标点。
区域协作,升级了
这几天,黔西市绿化乡湾箐村的大棚里,红托竹荪纷纷“破壳而出”。这是广州对口帮扶黔西后发展起来的项目。目前,菌棒厂年生产红托竹荪菌棒100万棒,湾箐村建起了70个红托竹荪种植大棚。
“湾箐村受益于广州对口帮扶的200万元资金,建起了菌棒厂,村里很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了。”黔西市绿化乡干部周恒介绍。
如果说前几年广州市对黔西市还是以扶贫为主,如今的重点则是扶智又扶志。在黔西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锦绣街道的锦绣学校里,1700多名搬迁户子女实现了就近入学。
“学校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务工,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我们采取医教结合的模式,把专业心理医生的方案融入教学中,效果非常好。我们计划把在这里探索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学校去。”广州市派驻黔西市挂职帮扶教师、黔西市锦绣学校思政处副主任张锦新说。
今年以来,粤贵两省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升级版,从财政帮扶、捐款捐物,向共建园区、互利双赢转变。根据粤黔两省“十四五”协议,广州市与毕节市合作在7个已脱贫县各建一个农业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引进企业25家,实现落地投资10.69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3858人。广东企业还带动毕节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全市新引进企业67家,实现落地投资额29.59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8130人。
毕节积极组团参加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等活动,全市33家企业获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资格认证,通过“产品+文化+品牌+体验+互联网”的精准帮销模式,销售毕节农特产品。截至目前,毕节市在广东省(广州市)实现农特产品销售41.98万吨,销售收入30.62亿元。
(本报记者 吕慎 本报通讯员 周名丁) 【编辑:丁宝秀】
X 关闭
-
山东创新公务员补录助力稳就业 减少优秀人才流失
近日,随着新录用公务员陆续报到上岗,2022年度山东省各级机关补充录用公务员工作圆满结束。今年以来,山东省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创新开展公
-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贷款5948亿元支持乡村振兴
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年发放贷款5948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后续发展、东西部协作、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发展,
-
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以下简称《工作指引》),提出到2022年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机制
-
中国六部门印发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
21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国家林草局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